第一章 我们这帮电子小孩
爸爸的教育方式不是让我生硬地去背什么构成了逻辑门,而是让我自然而然地了解电子是如何流动以完成特定逻辑门的功能。要想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光读书肯定是不够的。
爸爸教给我的这些知识、这些方法帮助我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去完成我后来的计算机设计。
当每一项工程技术上的新发明问世时,总会有诸如此类的争辩:这项技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原子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爸爸的观点是,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所有的新技术都是好的。符合人们需要的新装置、新仪器都是正当的,它们应该被发明和制造出来,而不应被政府或其他组织干涉。
我总是在考虑技术的同时也去考虑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小时候我是这样,成年后依旧如此。比方说十岁的时候,我告诉爸爸说我长大后,想当个像他一样的工程师,也想做像沙克莱克小姐那样的小学五年级老师。融合领先的技术和人文关怀成为我长大后的毕生追求之一。在设计电脑的时候,一些只为技术狂热的极客们考虑的仅仅是加上一些芯片,整个设计就完整了。而我还会考虑整个设计应该像个艺术品,应该能给使用者带来最大的便利。这是我设计我最早的计算机作品时的目标,这一计算机后来发展成了 Apple I。
我们常常讨论科学、真理、诚信等,这些讨论塑造了我的价值观。爸爸告诉我,他希望所有的东西都是可检验、可证伪的。他觉得想要验证某种说法,唯一可靠的方式就是通过实验来检验,只有通过这种检验才能成为真理。你不能从书本上看到了某个观点、从别人那里听来了某个观点,就去盲目地相信。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许多人都会相信疯狂的笑话或故事。
第二章 逻辑游戏
换句话说,尽管我还是个孩子,但已经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我对自己说:比起向别人展示科学大赛的奖品,知道自己的成果足以赢得奖品更为重要。关键在于,你得自己学习并找到制作的方法。我正是全靠自己学习做出井字游戏机器的,这个机器离最终完成只有一步之遥,我至今仍为它感到骄傲。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工程本身,而非荣誉。
此次经历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我运用了电子学、逻辑运算以及二进制理论,我还使用了焊接,我已将所有的知识和技术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了。
有时,我对自己说,嗨,你可真幸运。早期学习一步一个脚印,仿佛为我指出了生命中的幸运方向。我学会不在乎结果,只在乎过程,尽力做好当下的事情。
不论我在[[苹果公司]]还是其他地方,总会发现许多傻瓜,他们总想一步登天,这是行不通的,从来都是这样。显而易见,这就是认知的过程。你不能一下子跨过两个认知阶段——认识到这一点对我日后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小学五年级学生也很有帮助。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一步一个脚印。
第三章 偶然学习
如果你跟别人读一样的书、做出一样的答案,又有着同样的观点,你就是聪明的吗?我的想法要独立、激进得多,在我看来,能独立思考、拥有质疑精神,才能称为是聪明的。
第五章 奶油苏打水的日子
我幽默感不错,也一直秉承着快乐生活的态度。我知道我作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快乐。我认为是否快乐,只取决于自己,完全取决于自己。
之后我曾多次反思,最后得出结论:尽管我们的“巴西祝福”没有成功,但它并不代表失败。有些事值得尝试,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
第六章 电话飞客
早在高中和大学设计电脑的那段日子里,我就常常在星期天潜入这家图书馆。我从不觉得自己是偷偷摸摸地进来,因为他们总是敞开大门。我发现聪明人总是让门敞开的,也许是因为他们拥有的宝贝都在脑子里。
第八章 白天惠普上班,夜晚疯狂兼差
在惠普,员工因能力而得到尊重,而不是外表。
第九章 疯狂的计划
他们只要把我送到洛杉矶,我就能帮他们进行设计,并没有额外收取费用。我从不收费,因为做设计就是我的爱好,我一直乐在其中。就像我说的,这是我的热情所在。
因此,我从来不会把《打砖块》的酬劳风波放在心上。尽管你可以不认同对方的做法,甚至可以与他断绝关系,但是你没有必要跟他决裂。你要接受人与人性格不同这一事实。这就是快乐生活的窍门。
第十章 我的大主意
计算机将带来一场彻底的变革,我们或许无法清晰地勾勒出这种改变,但都对此深信不疑。
在我看来,设计就应该将使用的零件数量降至最低。
尽管有时会感到失意、生气,或是沮丧和疲惫,但这种兴奋感让我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我能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我发现了”的时刻终将到来。
第十四章 自福特上市以来最大的 IPO
我认为,工程师接受的教育就是发明和设计自己的东西。工程师永远不应该抄袭别人的设计!这就是他们接受教育的目标——学会如何设计自己的东西。
第十五章 沃兹计划
爱丽丝和我并没有在这里生活多久。尽管现在我们拥有了从前难以想象的财富,但我们之间的兴趣差异也逐渐凸显出来。她喜欢每天晚上都跟她的朋友们外出,而我不喜欢这样。我就想待在家里工作。我并不想离婚——我从来没有想过离婚这件事。我总设想着我会娶个女人后与她共同生活一辈子,并且我想和爱丽丝在一起。
第十六章 撞机事故
如果我想做什么,我总是尽量做到最好。
第十九章 疯帽子
教育能让我们提升生命的高度,也能提升人的价值。
清楚地看到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构建什么样的社会,这些都是生活中最重要、最崇高的目标。
因为如果你能跟他们说话,他们将跟你谈论他们生命中的绝大多数事情。我想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我想让他们看到,不必将思维局限在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方式上。我从未把我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
第二十章 一些原则
思考与真正的实践之间还有一段距离。
不少人——甚至是大多数人,乃至你遇见的所有人——都依赖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大多数人的观点与媒体的观点、他们朋友们的观点毫无二致,而且认为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其他任何观点都是错误的。这种非黑即白的方式让他们无法真正理解那些创新的观点,理解那些具有革命性的新产品或产品特征。他们之所以无法理解,要么是因为他们无法想象创新的东西是什么样,要么是因为他们所谓“好”或者“有用”的认识已经被别人灌输给他们的观点所锚定,而创新并未包含这种认识中所定义的标准。
我们的世界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灰度的。作为一个发明家,你必须要用灰度的眼光来看世界。你必须思想开放,千万不要随大流。事实上,你应该忘记那些所谓的“公认准则”。你应该始终保持绝对客观,忘记你所听到的各种观点和声音,像科学家一样考察事实。当你探索时,不要太早有所偏向,不要太早下结论,否则你就会变得偏激,客观的探索也因为寻找各种证明己方观点的证据而变味。
工程师本身就活在一个灰度的世界里,所以比一般人更容易接受这种灰度的眼光。他们拥有一种直觉,一种视野,能够判断出什么样的技术是可能的,即使这种技术还尚未诞生。另外,他们也能创造出具有部分价值的解决方案,这一切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在工程师的作品中,每一个微小的元器件、每一行代码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工程师们追求直接、简短、快速的实现方式。
工程师对完美的设计的追求,对前人从未到达过的技术高度的执着,使工程师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电影《与歌同行》(Wall the Line)中的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制作人告诉约翰尼·卡什说,唱歌时应该把这首歌当作可以拯救世界的一首歌来用心演绎。
上面这句话也适用于工程学或其他一切职业,力臻完美,用心演绎。
怀疑自己很容易,尤其是当你和别人一起工作起争执时。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做事的方式是正确的。有时你无法证明自己是对是错,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但是,只要你相信你自己有客观推断的能力,你就掌握了快乐与自信的关键。快乐的另一个关键是,意识到自己不必执意去反对别人而让气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