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只用一种方式了解某样事物,你就不会真正了解它。了解事物真正含义的秘密取决于如何将其与我们所了解的其他事物相联系。通过联系,你可将想法内化于心,从各种角度看问题,直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才是思考的真谛! ── 马文·明斯基
- 学得好的同学总在试图找寻知识间的关联,而学得慢的同学却往往只会死记硬背。
- 我认为学会把知识联系起来会让你记得更多,学得更好。
- 可能你会觉得这本书里不是每个方法都那么有效,这是很正常的,学习本来就必须因材施教,因“课程”施教。
- 任何一门知识都不会单独存在,它总是与方方面面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这个观点并不新鲜,很多学习方法都是这么说的。不过,整体性学习在这方面走得更远,它让你在学习导数时,想到的不是公式,而是汽车的速度表和里程表;在学习公司管理时,想到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 莱考夫把隐喻定义为“以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而这恰恰就是学习的本质!
- 知识本身是没有疆界的,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造性将各种专业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然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 之所以称为整体性学习,是因为它教你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记忆一些事实,记忆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我们要全面地认识学习。高智商者并不认为学科之间的界限那么清晰,他们喜欢将知识视为整体,也容易将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知识相联系。
- 对问题的观察更为全面,不局限于所学的某个知识,他可以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 整体性学习需要时时刻刻在学习中应用。用得越多,效果越好。
- 他明白为什么这个符号会出现在公式某个地方,他深入了解规则,所以也能打破它。
- 整体性学习需要采取多种途径综合学习,而不是试图在大脑中复制一个完美的拷贝,整体性学习是运用你大脑里已有的丰富的神经元网络吸收、整合信息。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地驾驭知识。
- 学习任何知识(概念、定义、公式、问题、观念、理论等)都需要联系。你创造的联系越多,它们就会记得越牢、理解得越好。
- 整体性学习者可以将所有东西关联起来,公式并不仅仅是公式,它是一种感觉、一幅图像,你可以将它与天上飞行的超音速飞机联系在一起。
- 整体性学习基于三种主要观点: (1)结构 (2)模型 (3)高速公路
- 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开始学习的最佳技术是比喻、内在化、基于流程的记事和画图表法,这些方法构成了整体性学习的基础。
- 结构就好像你思想中的一座城市,在城市中有很多建筑物,建筑物之间有道路相连,有些建筑高大而且重要,与城市中的其他建筑有上百条路相连,而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建筑,则只有少数泥泞的小道与外界相通。
- 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 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所以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聪明的人会很自然地这么做,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会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
- 假如说结构是整体性学习的门户,那么模型就是开门的钥匙,模型是简化的结构,它是结构的快照,更为简单和更易储存。
- 模型并不需要非常精确,它只需要综合一些观念,使这些观念更易理解、把握。随着对子空间理解的增长,我也在逐渐调整之前的模型,创造出新的模型。一旦有了知识的结构,我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理解和纠正错误了。
- 模型并不一定是一张图,但一定是一种压缩形式,它把多个关键思想压至一处。
- 模型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将引伸出全部的知识。
- 感知结构是最基本的结构,是其他结构的基础。
- 你需要增加的是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即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
-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 (1)获取
- (2)理解
- (3)拓展
- (4)纠错
- (5)应用
- 还有一个测试步骤是伴随上述每一步的。测试就是观察以上五个步骤做得好不好,严格的测试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
- (1)获取 获取就是信息进入你的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获取阶段的目标是获取的信息要准确,信息量要尽量压缩。
- (2)理解 理解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中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联系。
- (3)拓展 拓展阶段是整体性学习中最花力气的地方,这一步将形成模型、高速公路和广泛的联系,从而获得良好的结构。
- (4)纠错 纠错阶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
- (5)应用 应用把纠错带入最后的水平,通过比较(知识)信息是如何在现实中运行的来进行调整,如果理解不符合现实世界,那么再多也无用。在这一步中失败的典型例子就是书呆子,即那些读书读得很好但是出了学校大门却茫然不知所措的家伙。
- (6)测试 上述阶段的每一步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
- 获取信息时有三个主要目标:
- 阅读时,要尽可能地找出真正需要的信息,很多作者和老师喜欢讲些无关紧要的话,这些东西对形成模型和结构毫无帮助。
- 简化表示在获取的信息中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只有那些对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帮助的例子才需要认真学习。如果你觉得不需要掌握,就大胆地跳过它。
- 明白了信息的简化之后,你就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只读一句话当然没有读完一页理解得透彻,知道得越多,理解得就越深。一年读 100 本书总是比一年读两三本书知道得多。
- 获取信息而不理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学习。
- 假如你不理解一本书、一章节、一段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要想牢牢记住它或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理解阶段的存在,虽然信息经过初步理解后变得有意义,但是此时信息还没有很牢固地扎根于大脑中。
- 当你遇到比较难的课程时,首先尝试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缩小范围,搞清楚你真正不能理解的地方,你才可以深入阅读,跨过障碍。
- 只了解字面意思并不符合人的本性,人们都有进一步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好奇之心,保持这个好奇之心吧,它是我们学习、创造的源泉。
- 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深度拓展、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
- 整体性学习并不需要追求标新立异,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断地追问,你就会拓展知识。
- 学习不可能不犯错误。错误的联系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你以为理解正确,实际上是从错误的联系推导而来。
- 除非你明白比喻的局限,否则就会推理出错误的结果。
- 纠错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包括阅读那些与你观点相反的书籍,以及把结论放入现实世界中看看等方法。
- 学习的本来目的就是应用于实践。
- 只有很少的知识能够到达此阶段,如果能将更多的知识引导至应用阶段,你深入理解的知识就越多。理论运用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既是练习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 要相信现实世界,而不要迷信理论
- 通常,大多数人能理解某个观点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应用以及需要与记忆中的想法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才会觉得困难。
- 大多数学科的学习过程是类似的,不管是学习化学、历史还是编程,你都要经历获取、理解、拓展、纠错以及最后的应用阶段。
- 随意信息是一系列事实、日期、定义或规则,它们缺少逻辑分类,常常在学校里碰到,很少在真实世界里遇到。很多医学专业的新生在学解剖时,会遇到大量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比如人有 206 块骨头等。这些知识看起来没有规律,无法再加工。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就是随意信息。
- 建立正确的背景概念对于节约时间也同样关键。
- 假如你能掌控自己的学习,那么,我相信你会发现学习任何学科都会变得生动有趣。
- 整体性学习和对课程的兴趣密切相关。你对一门课程的兴趣越大,学习就越容易整体性。
- 反过来,学习越是整体性,课程就越生动有趣。你可以通过整体性学习,来让你感觉乏味的课程变得有趣。
- 学习计算机科学时,你是思考课本上的那些文字,还是在想宇宙的神秘符号?学习医学时,你是在背诵那些文字,还是在想着活生生的病人?学习历史时,你看到的难道仅仅是数字和日期,难道没有看见那么多历史人物的鲜活故事?
- 要想超出知识本身,光有热情还不够,你要寻找各种应用知识的途径(即使现在讨厌它),知识因“用”而获得新的意义。
- 整体性学习中最关键的步骤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知识只有获得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才是真正的知识。
- 学习上的投资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的益处,前提是你能真正应用那些花时间学来的知识。如果只学习而没有实际的应用,就是在浪费生命。
- 理解整体性学习的框架对于提高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简单学习一些技巧而没有掌握框架,那么面对不同的挑战也不会灵活变通,就像知道怎么下棋,却不知道下棋的基本规则一样。
- 使用笔记流时,首先写下最主要的观点,尽量用很短的单词来替换完整的句子,这可能会降低可读性,但是提高了上课时的学习效率。事实、日期、细节和描写要尽量减少单词量,不要写冗长的段落。
- 记笔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 在获得知识之后,下一步就是理解和拓展这些知识,仅仅理解知识的表面意思一般是记不牢的,进一步地深入下去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但是,如果运气好的话,当这些方法变成一种习惯时,你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自动地使用它们了。
- 如果不是特别关键和困难的信息,就没必要采取专门的技术。因为大部分的学习过程是潜意识的,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可能形成了足够的联系和模型,而没有应用什么专门的技术。
- 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 除非你不断地问自己什么样的比喻才能很好地描述要学的知识,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
- 内在化就是将信息由你不熟悉的类型转化为你容易理解和联系的类型。
- 联想法、挂钩法就是处理随意信息的方法,它们能加速记忆,而且也符合大脑的学习方式。机械记忆好比钝刀切菜,整体性学习就是寒光闪闪的解剖刀,而联想法、挂钩法则算是切牛排的餐刀。
- 联想法和整体性学习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想象力。别害羞,想象要大胆一点,想象的图像越是夸张、奇特,联想的效果就越好,整体性学习也是如此,联系越多,越不一样,学习效果就越好。
- 仅仅阅读这些观点是不够的,一定要把知识变为一种行动上的习惯。
- 思维方式也是一种习惯,譬如关于学习的知识非常之多,但是我们阅读、理解是一回事,把这些知识变成指导我们工作的下意识的东西,那就是习惯,而观念则是自己信仰的知识。
- 线性的计划是平均安排时间执行工作,而循环式作息计划则先集中小部分时间做大部分工作。这种计划安排能让你做到有张有弛,而不是死气沉沉,像个机器人。
- 学习的定义:学习不是指坐在书桌前 12 个小时,也不是指每天坚持看书。这些是学习的表象,不是学习的实质。狭义的学习只是发生在学习者脑子里面的变化,所以学习可以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而枯坐在书桌前的苦读可能是最不像样的学习活动了。
最为关键的是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坚持深入下去,要寻根问底,打破砂锅问到底,要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做科研是这样,读书也是这样。 尽信书不如无书也是这个道理,看书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就好像做外科手术一样,单纯地看书看 1000 遍也不如自己动手,你以为动手的过程就不是学习了吗?
- 除非把学习需要做的具体活动列出来,否则你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所谓的“学习”表象上,而不是真正地学会了什么。
-
- 每日阅读
每天坚持阅读是提高理解能力最好的途径之一,我坚持每周至少阅读一本书,每年至少读 50 ~ 70 本。书籍不能教会你全部事情,但是它会给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你的视野会更开阔,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广泛。
- 归根结底,克服自我教育过程中的挫折感是动机的问题。如果你对某门课程兴趣强烈,而这门课程又对你非常重要,那么一般的学习上的挫折是无法阻挡你前进的。
- 写下任何障碍。假如我遇到编程中某个目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会尽量详细地记下问题,详细地记下障碍让我们对问题的思考更容易。
- 每年阅读一定量的书。
- 为一个项目工作,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
- 在一定的期限之前,必须学会做某件事。
- 设定学习目标的一些技巧:
(1)所有的目标都要写下来。目标没有写下来,就等于没有目标。用一两个句子写下目标,并给它一个截止期限。
- (2)让目标客观化。学习过程中,你要能很容易判断出是否已经达到了目标。所谓的“学得更多”不是学习目标,因为它不客观,你不知道怎样才算是完成了目标,所以它只能是一种幻想。
- (3)设定有些困难,但是努把力也可以达到的截止期限。给自己达成目标设定一个期限会迫使你不断地采取行动,而不是拖延不前。假如期限定得太松,就起不到促使你行动的作用;如果期限定得太紧,会让你丧失信心,垂头丧气。
- (4)将目标的完成转化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行动。你的目标应该分解为每日和每周的具体小目标。一个今天就需要立即完成的小目标远比几个月后的大目标更让人坐立不安,焦急万分。
- (5)经常看看你的目标。至少一周检查一次目标完成的情况。
- 没有任何方法、技巧、技术、诀窍能代替动机、兴趣和热情。学习需要理由,比如考个好成绩或者纯粹想了解知识之类的理由。如果你什么理由也没有,那你最好别去上学了,上学也是纯粹浪费时间。我从来没有说过每门课我都喜欢,但是不喜欢不代表没有理由去学习,因为我至少想拿个好分数。
- 一直以来,我对学习本身就非常有兴趣。新的知识和学科总是让我着迷,不管上学还是工作以后。这种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更容易接受和应用整体性学习策略。
- 没有人能逼迫你喜欢自己讨厌的东西,没有任何一种策略能促使你学习不想学的东西。如果你仅仅想得到名牌大学的文凭,而不是知识本身吸引你,那么拿到文凭后你该怎样继续学习?
- 找到你学习的理由,即使理由简单、古怪,也要有一个学习的理由。
- 古人读书为了光宗耀祖,今人读书为了上大学,找个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这都是学习的理由,但这些都不是最好的理由,最好的理由就是知识本身吸引你不断学习、不断深入下去。
- 费曼最过人之处就是别人看到的是抽象物理知识,而他看到的是实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