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诗]]

变得厉害

2025-05-03

想看看作者还未变得如此厉害之前写的诗歌。

这里

喂完小孩,孩子爸爸也吃完了 我说你看他一会儿,我躺一下 躺了也许两分钟,起来盛饭 看看桌上剩菜,去拿辣椒酱 叹口气坐下,想到要喝一杯 哪有一两,也就三钱 一块钱一个的小玻璃杯 黏糊糊的。想过就算了。 薄暮冥冥。我终于来到了这里。

2022/4/5 p23

刚开始想笑,看完后只剩沉默。

可乐时光

早先担心物资紧缺 买了四箱小罐可乐放在地下室 渐渐觉得不至于,但是核酸 还是要做。做完回来下去拿一罐 推开不大走人的后门,坐在背阴的 台阶上,看密密麻麻的电单车 非常像餐厅的厨师,穿着白制服 在后院儿抽烟,甚至仰头看天 甚至有飞机飞过,在密白的夏天 流行歌曲里常说的平凡梦想 在牢笼深处泛起微光,宛如洞口 若隐若现。我握着空空的小红罐子 转身站起,看明白自己半生负气 已经不想解脱。

2022/6/1 p35

半生负气 是不是化用陈寅恪先生的“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准确

中午开着窗,有一下 听见楼下炒菜声 和着隔壁的钢琴声 忽然像是对上了焦 觉得怎么可能,怎么就 碰巧落在了模拟曲线上 ——这曲线竟然难以命名 总不能说这就是生活 而那声音准确得近于抽象 而抽象可能是永恒 在人脑舞动的投影—— 我有点明白了为什么自己 几乎是安然地 卡在了这个地方

2022/7/8 p41

年龄

跟所有人一样,我总是感觉不到年龄 年轻时不觉得年轻,因为怀抱着 朦朦胧胧,怀抱着朦胧的一生 现在倒是觉得衰老,但是没有刻度 总是既在过去又在未来,昏昏茫茫 弥漫在昏茫的一生,这一生 不在时间里,也不在空间中,候诊室 的名字,和镜中的脸,同样陌生 那不是我,怎么提醒都不行 她是神秘的,我明确如永恒

2022/12/18 p54

有时

有时候,在醒着的十六个小时中 忽然有几分钟,或者更短,充沛地活着 真的看见了春天的树,或者深入地 读几页好书,有时候仅仅是更深地醒着 就用光了这一天,甚至今后好几天的精神 剩下漫长的滞浊,又将它微微照亮 就更加难以忍受。也唯有如此才能忍受。

2023/4/20 p65

第二天

小孩夜里发烧的第二天,傍晚 推他去公园,春风暖荡,心脏倦怠 看见一只喜鹊,静静站在一块假石上 不是假山,是石头形状的塑料盖子 扣在一段废弃的砖墙边,野草摇曳 刹那有诗意,但是所有的名词都要解释 都有无限的粘连,在那再无遗漏的网上 而诗意只在我短暂的醒觉,无色无味 与从来未来所有的醒觉同样,没有内容 同样像鸟儿,孤独自由,偶然停落

2023/5/1 p67

这首太喜欢了。

千秋雪

有一天接孩子去早了 院子里老师正领着念古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 东吴万里船—— 不知道什么,就觉得 这首诗,所有的古诗 在孩子们心中,跟从前 我们小时候,不一样了 可能更遥远了,但不会 更神圣,因为神圣也更遥远了 如果不是更空洞,作为符号。 也许我猜得不对。只是 世界变得如此厉害,仿佛 人都变了。人生的进程 也许都不可比了。他们还 能不能,需不需要,有一天转身 从杜甫那里得到悲欣的慰藉 不需要的话,是好事吗?—— 再想就是虚蹈了,不过是未知 的恐怖,和新陈代谢的无情 震撼我迟缓的神经轻轻摇动

2023/7/3 p72

史多比亲子乐园

对深入的想象基于对世界坚实的信念。现在显然 没有了。我想为什么我需要一篇小说,一句诗 来面对生命活动的无秩序——想起早晨看见新闻 说[[米兰昆德拉]]死了。文学本身归根结底 是否涉嫌伪造意义。而人类这个物种好像已经 在伪造得越来越繁密的世界中更新了自己的欲望。 我有时分不清意识,做作,和刻奇,而且可能 也已经丧失了,对与此相对的客观真实,的信念。 然而死亡总是真实的。那么活着,此刻,也是吧。

2023/7/16 p76

被打败的怪兽

我用四十六年的生命无比潦草地穿过至少两百年的震荡 得以亲近卷帙浩繁来自深深不安的,文学。足够拥挤 宛如一个家。应该感到满足,也不能不疲倦。然而也许 这一切都不过是缠绕打结的误会。这一切的心灵故事 ——不表面上看什么都不会再消失,只是不再被体验 或许陈列在博物馆里,或许甚至成为昂贵的标签但是 不再也无法再被真诚地体验。他们当然会把生命充满 以足够的丰富甚至足够的精深,以我不知道的东西; 也许仍然需要定义幸福,和虚妄——以别的词汇? 那就是别的东西。我无法想象他们。

2023/11/19 p104 (Open AI 首席执行官山姆•奧特曼离职新闻引发关于人类未来的争议)

没想到会在诗歌中看到奥特曼的名字,但是最后单词应该是连着的 [[OpenAI]]。

浪子

昨晚试着回忆上周读了什么书 在黑暗中,在乏味的空无中 什么都不显现。坚持,轻微的窒息 意识都来了,更难了——终于 出现了书名和封面大致的色调 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也累了 就那样睡着了。到现在也还是想不出 也根本不想去找出来。反正会忘的。 但是仍然尽可能地热切地读书。 简直像一种真爱浪子, 每时每刻都是全心全意。 不为什么。没有未来。

2024/1/16 p116

不年轻的女人

“说要吃咖喱饭,才发现忘了买洋葱” 奔五十的我跟五十岁的姐姐在电话里说 忽然意识到自己默认她明白做咖喱要用洋葱 忽然想起来年轻时候。谁还不是,怎么就。 我猜想很多不再年轻的女人都是这样 偶尔用年轻的目光回看,享受那惊奇。 而并不真的回忆。顶多是带着笃定的等待的宽容 微笑着,充满快乐的恶意和深沉的爱,看着 那无知无情的年轻人啊,那年轻的自己。

2024/3/31 p145

不够用了

每一本好书,不必是文学 都提供一个视角。视角多了 头脑就丰富起来。心灵就不一定。 心灵需要偏爱,需要热情。 每一本好书,都让意识更加过剩。 可以被意识的几乎不够用了 能唤醒而又不被照耀得烟消云散 童年的天真和祖先的天真,不够用了。

2024/4/2 p147

《绿光》

很久以前看过一个电影 只记得去度假的年轻女人在海边, 或者是车站门口,坐在长凳上看书 给封面一个特写,是《白痴》 还是《卡拉马佐夫兄弟》?记不清了 也都差不多,对电影来说。 侯麦的人物经常谈论严肃的问题 但是谈论的行为包裹着谈论的内容 嵌入平常的生活。不轻佻,不至于嘲讽 不至于自我陶醉,更没有沦为装饰。 是干净的严肃,只是不能贯彻。 一定曾经有人真的像阿廖沙和伊万 然后有人把他们写出来,然后人们读书, 然后把读书这件事拍进电影, 然后人们看电影。然后据说现在 人们在短视频里看电影解说。相较从前 不得不说,今日世界异常轻便,运行良好。

2024/6/17 168

看到标题第一时间以为是孙燕姿的《[[绿光]]》,不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不是也看了这部电影获得的灵感。